“脑死亡”立法瓶颈何在

  发布时间:2008/3/11 9:48:41 点击数:
导读:南京日报报道南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4年建议对脑死亡立法。有消息称,脑死亡认定有望在我国试行——  南京医疗界不诊断脑死亡  据了解,目前南京医疗界对“脑死亡”是不作诊断的。  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张…

南京日报报道南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4年建议对脑死亡立法。有消息称,脑死亡认定有望在我国试行——

  南京医疗界不诊断脑死亡

  据了解,目前南京医疗界对“脑死亡”是不作诊断的。

  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张铮告诉记者,在市第一医院,经常能遇到各种类型的脑死亡患者,但他们医院从不对患者进行脑死亡诊断。

  在鼓楼医院急诊中心以及省人民医院ICU病房,几乎每周都能收到可以判定为脑死亡的重症病人,这样的病人都动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和心跳,但都逃不脱死亡的命运。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助理、脑外科主任李洪福介绍说,由于目前国内对于脑死亡没有立法,所以也就没有通行的诊断标准,因此医生都不会去诊断患者是否是脑死亡。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确实呈现脑死亡征兆,医生一般会婉转告诉患者家属,该患者康复希望渺茫,建议家属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考虑是否救治。

  脑死亡就意味着人已死亡

  “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功能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和永久的丧失”。它的科学依据在于,以脑为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整个生命赖以维系的根本,当全脑功能因为神经细胞的死亡而瘫痪时,全部机体功能的丧失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张铮说,大脑就是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一旦死亡了,其他部件再好都无用了,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亡。

  李洪福介绍,绝大多数人在生命结束时呼吸和心跳会首先停止,但约有5%的人因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呈现脑死亡后,通过医疗器械等医疗手段,可以维持心跳和呼吸。时间长的,可能维持一二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患者能够康复,医疗手段一旦停止,患者就会完全丧失生命体征。同时,这种维持生命体征的方法花费巨大。脑死亡患者,只要进入ICU,每天的花费从三五千到上万元。

  为脑死亡立法有诸多好处

  据悉,目前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已为脑死亡立法,并形成了一整套诊断标准。李洪福介绍,其实,我国医疗界很早就在讨论这个话题,目前,我国脑死亡通行的标准,在学术界也已基本达成共识。

  李洪福说,为脑死亡立法有诸多好处。首先,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适时终止无效的救治,减少无意义的卫生资源消耗。

  其次,脑死亡的诊断,也有助于器官移植。如果在法律上承认脑死亡,而死者生前有捐赠意愿,就能确立患者死亡的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可移植器官的新鲜状态。

  另外,脑死亡的确认,也减轻了患者家属等待的痛苦,减少患者家庭无效的投入。

  脑死亡立法存在哪些瓶颈

  在我国,脑死亡立法的瓶颈到底在哪?一位医学专家称,最主要还是人们观念上的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临床判断死亡都是以心脏停跳、自主呼吸消失、血压为零为标准的。这就导致患者家属很难将仍有体温、心脏仍在跳动的患者看作是死者。“心脏停跳才算死亡”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破除需要时间。

  其次,在技术层面上,确立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并不是件易事,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判断脑死亡,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认定的,必须是医学专家们的共同认定,必要时,还须有伦理学家参与认定,因此,这是一个相当慎重的过程。

  此外,对脑死亡立法前,还有一个广泛宣传的过程,让公众逐渐接受脑死亡的概念,这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南京日报记者 陈忠胜


(南京报业网)netease

关于脑死亡立法患者家属 的新闻
上一篇:代表质疑:高管一天加班费过万不合理 下一篇:公诉机关披露三鹿隐瞒事实致毒奶外流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