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圆满完成“中国内地与香港审讯比较研究”项目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外事办 发布时间:2007/11/17 12:40:05 点击数:
导读: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007年11月10-11日,由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律师公会和香港司法人员培训委员会合办的…
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007年11月10-11日,由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律师公会和香港司法人员培训委员会合办的“内地与香港两地审讯比较研究”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该活动分为民事审判、刑事审判以及审判比较研讨会。由傅郁林副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代表队,承接了内地民事案件的模拟审判,并圆满地完成任务。北大代表队由三部分联合组成:在校学生,即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哲玮、杨微波和硕士研究生高娜;北京大学校友,即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洪积律师、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长城律师和金杜律师事务所陈湘林律师;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会资助学者,来自上海的法官俞波、卫晓蓓和范雯霞。现场观众和香港多家媒体三百余人。

  伴随着香港回归,以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订和实施,内地和香港在法律界的往来也日趋频繁。但内地属于大陆法系,而香港则受英国影响属于普通法系,在法律上存在诸多隔阂。两地法律界和工商界都希望加强交流,增进沟通。为了加深两地之间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的了解,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组织了本次活动。通过“同一案例,两种审判”的方式,由来自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真实法官和律师担任主要角色,在法学院学生的辅助性参与下,依据各自的实体法和审判程序,对同一案例进行模拟审判。在两组模拟审判完毕后,再由来自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进行评议、比较和研讨。

  北京大学代表队按照模拟的相关诉讼角色,生动形象而又客观真实地向香港法律界人士展现了内地的诉讼程序和实体法律。通过模拟审判和比较研究的形式,向香港法律界人士和来自内地的商务人士展示了中国内地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实体法,受到了主办方和各界的高度评价。香港方面也由高等法院的法官、香港大律师公会的主席和副主席以及多名大律师和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同学,对同一起案件按照香港的诉讼程序进行了模拟。在模拟审判结束后,两地学者、法官、律师也针对案情的实体问题和诉讼的程序安排,进行了比较研讨,对两地法律制度上的差异,交流了意见和看法,北大代表队由傅郁林教授和李洪积律师就内地民事诉讼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向香港人士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回答了观众的提问。在港期间,北大法学院代表队还先后拜会了香港律师会、香港法律援助署和香港大律师公会等机构。

  本次模拟审判和比较研究一系列活动,加深了两地法律实务界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的彼此了解,也为法律理论界在普通法与大陆法的异同,特别是经过香港、内地改造变异后的制度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源。审讯过程将经各参与单位授权,由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录制为教学光盘,向海内外各法律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展示。香港法律界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北京大学法学院代表团的工作也赞赏有加。正如香港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在本次研究的闭幕式上所说:“本次研究的成功举行,功劳甚大。”
上一篇:我国决定对虎皮、豹皮及其制品实行标识管理 下一篇:“五一”黄金周取消已成定局 新方案未有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