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律咨询热线
189-3055-8615
刑事案件二审改判难度大已是业界共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率约为11.2%,发回改判率约为4%;根据最高法《2023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率约为10.88%,发回重审率为2.85%。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至2022年间,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率在8.15%至11.46%之间徘徊,发回重审率在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改判包括实质性推翻原判和部分修正判决,完全达到上诉人预期的改判概率更低,约仅为1%。二审开庭难、“走过场式”审查、实质决策权的转移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无不是疏通司法纠错渠道的拦路虎、绊脚石。
![]()
书本封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结案压力加剧司法资源的紧缺,更为快捷的书面审理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当内审、请示、督办制度成为工作常态,两审终审的纠错机制必被架空;当维护司法权威体现为“重大改判案件”的考评指标,法官利益已与“维持原判”相绑定;当考量案件改判后可能引发的信访压力、舆情风险乃至纪检监察部门的个案评查,追责程序使得担当的代价如此沉重……多重压力共同作用导致了众所周知的司法事实:二审辩护越来越难。
但刑事辩护就是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还是他人的人生。决定权在哪里,辩护就要在哪里。仅仅辩护在法庭已经远远不够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敢去辩,敢于亮剑,才有可能在二审获得有效辩护,才有可能为当事人辩冤白谤。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常能看到,一些有担当、有勇气、有良知的司法人员站出来维护公平正义,也总能发现司法精英在关键时刻接受监督、纠偏扶正,这也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和期待。
正是这份对刑辩事业的赤诚热爱,推动我们在困境中持续前行。此前,我们相继推出《进攻型辩护》《精彩辩护人》《辩点的挖掘与运用》《无罪辩护》等四本刑事案例集,获得了法律界同仁的广泛认可。而今,由周小羊律师、刘磊教授所主编的《二审辩护》重磅登场,希望为艰难的二审辩护带来一些启迪和信心!
书中精选42个很有代表性的二审成功辩护案例,包括3个二审改判无罪、19个二审改判从轻减轻处罚、1个二审发回重审后判决无罪、6个二审发回重审后检察院撤回起诉、12个二审发回重审后从轻减轻处罚、1个自诉案件二审裁定驳回上诉。这些案例中,不乏备受社会关注的大案要案。每一个二审辩护的成功案例不仅是刑辩律师专业能力的证明,更体现了司法的担当和勇气,是我国法治进步的生动见证。
![]()
天下刑辩是一家!《二审辩护》不仅是一本案例集,更是一座连接万千刑辩人的桥梁。我们期待借此书,让法律人共享实战经验,共同突破二审辩护的困境,为推动中国法治进步注入更多力量。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在刑事辩护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与所有法律同仁携手,让公平正义的光芒穿透每一道司法迷雾!
序言
欣闻《二审辩护》即将付梓,通读辩护律师的办案经验与心得心语,并欣然为序。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刑事辩护事业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与快速发展。优秀而卓越的律政精英们是中国刑事法治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们通过其自身的法务实践,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每一起刑事案件的有效辩护,均有律师们钻研法律、勤奋撰写辩护词以及庭审内外展现辩护技艺的身影。不论是大功告成的二审改判案件,还是二审虽憾犹荣而引发媒体关注的案件,抑或是二审发回重审后检察机关撤诉的案件,刑事辩护律师们兢兢业业的执业精神与专业、职业化的法律素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从当代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趋势观察,优秀的律师团体既是形成法律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法律人积极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对于法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应如何领会“像职业法律人那样思考”,本书亦是最佳的注解参考。
掩卷深思,感慨良多。法治不应当仅仅是抽象玄妙的理论,更饱含着深入人心的法治精神、疏而不漏的法律制度、先进深厚的法律文化与充满生机的司法实务。法律人既要关注宏观层面的司法变革,亦要关注中观、微观方面的法治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体现于个案的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上。每一个案件的控辩双方的输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司法过程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度如何。我国虽然是成文法国家,但具体的个案所彰显的具体法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媒体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每一次成功的辩护,既是刑辩律师个人执业经验的提升,亦是法律共同体共同维系司法正义的体现。相信本书的出版,定能为中国刑事辩护事业的发展带来裨益,亦为有志于从事刑事法学与刑事辩护研究的法律同道中人提供充实的案例样本。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秉承同济校训,相信优秀的刑事辩护律师们,定能与其他法律人及支持法治的有识之士一起推动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践发展。
是为序。
蒋惠岭
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
2025年3月23日